产品中心

峰瑞资本李丰:具身智能的发展的新趋势与投资逻辑

发布时间:2025-04-07 13:27:01 文章来源:米乐m6网页版在线登录 浏览数:151 次

  具身智能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要等待5~7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迈向具身智能时代。

  近些年,峰瑞资本投资了逐际动力、因时机器人、源络科技、航凯微电子、肇观电子、covariant、动易科技、深圳星际光年等具身智能相关项目。

  具身智能需要在垂直场景里逐渐完善并实现泛化,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软硬件要能同时迭代,长久来看,想象空间比较大。

  如同埃隆·马斯克曾经预测的,全球未来将有200亿台的人形机器人,活跃于人类生产生活场景中,人形机器人普及程度将是汽车10倍。

  近期,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发表了《具身智能的发展的新趋势与投资逻辑》主题演讲。

  通常在有核心的技术创新的时候,或者有一轮新的技术热潮的时候,非常容易推理泡沫从哪里来。

  第三,新能源车发展的过程中,把机器人所要使用到的很重要的关键基础硬件,例如电机和传感器做了能力上的提升。

  当时大模型很热,我们就猜,接下来什么会是投资热点,比如大模型和机器人会不会有交集。

  同样的逻辑还可以再往下猜,假定中国的生物制药开始热起来,那么大模型加医疗,或者大模型加机器人加医疗也会成为投资热点。

  因为有一件事在中国已得到了证明,软科技加长产业链的迭代在中国是有机会的。

  中国的产业链在初期并不一定是最先进的,作为新生事物,它需要不停地迭代产品,直到变成规模化可用。

  多数情况下,新兴起的产业要实现慢慢地发展,往往得益于既有的产业基础与技术积累,借助其他相关产业的应用——

  全世界最大的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的创始人曾毓群在二十多年前是做可适配多种电子科技类产品的软包电池,后来转向做手机电池,这个公司叫ATL。

  曾毓群把握住这个时机,将动力电池部门从ATL中独立出来,成立了今天的宁德时代。

  是通过做手机电池等业务的过程中,一步步把工艺、装备、knowhow延伸到今天的动力电池,加上需求的迭代才变成今天的宁德时代。

  比亚迪在2003年的时候就是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同年组建了比亚迪汽车,才有了今天的比亚迪。

  所谓新能源车、锂电池,中国今天的“新三样”,不是凭空架起来的,是从其他产业基础来的。

  如今,因为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火热,灵巧手变成了热门方向,因时机器人也成了行业头部的灵巧手公司。

  不过,过去几年,因时机器人是通过其他的产品能力如微型伺服电缸来服务别的行业,才等到人形机器人的春天。

  所谓模仿学习、强化学习与机器人硬件结合的时候,通常叫做下肢(对应移动)或上肢(对应操作),这两件事分别获得了泛化和突破。

  机器人下肢的移动突破得尤其好,以前的机器人靠规则管理运动,现在我们正真看到的机器人上下台阶、倒下、站起来,主要是得益于强化学习。

  具身智能需要在垂直场景里逐渐完善并实现泛化,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软硬件要能同时迭代。

  因为当下中国的社会零售总额几乎与美国并肩,然而中国的服务业总量和市场规模尚不及美国的一半。

  中国正处于向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但是发展服务业需要人,中国恰好碰上了人口结构的变化——

  我们有更多的老年人需要照顾,而能够从事服务业的年轻人却在减少。人形机器人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难题。

  但假如机器人和我们人一起生活,活在我们的社会里,它需要长得像人,因为这样我们就不需要改造基础设施了。

  全球未来将有200亿台的人形机器人,活跃于人类生产生活场景中,人形机器人普及程度将是汽车10倍。

  拿无人驾驶举例,自动驾驶发展到今天,做得最好的公司无疑是特斯拉,这是大家公认的。

  在软件方面,软件算法也没有定型,端到端是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也得未来再看。

  按照当时它所能拥有的数据、算法、硬件来适配各种场景,找到约束其发展的边界条件,在这个基础上找到可以用的软硬件,然后一步步尝试。

  今天如果说汽车已经定型80%,机器人从硬到软的定型和标准化还不到20%。

  从头到尾自己定义核心硬件、核心传感器、核心动力系统、核心操作系统,这大概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得把瓶子抓起来,不能让里面的东西洒了,不能让容器碎了,还得把东西送到你手里面,等你拿走再松手。

  怎么拿,用什么姿势拿,拿多远,用几只手拿,拿给你之后怎么给你,之后怎么松手,这样一些问题都是之前没有被很好地解决过的问题,无人驾驶的积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一小部分。

  【投资人说】正在组建超级投资者社群、超级创业者社群、超级读者群、超级媒体群等,目前总人数已超1000人。